2021年10月17日下午14:3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伟新教授应欧洲杯线上买球李箐教授邀请,在我校东校区Wisco 607会议室进行讲座,题为“催化表面化学”。
黄伟新,博士生导师。1996年本科毕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之后在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和德国马普学会Fritz-Haber研究所分别从事博士后和洪堡学者研究,2004年12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催化表面化学。获得第13届国际催化大会“青年科学家奖”(2004)、中国真空学会“青年科技创新奖”(2008)、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9)、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5)、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催化青年奖”(2019)和德国亚历山大•洪堡基金会“Humboldt Research Award”(2020)。现任Appl. Surf. Sci.的Editor(2012.6-)和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委员(2010-)。
催化表面化学是表面科学和催化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主要是通过固体表面化学研究在催化活性位层次理解固体表面催化作用机制和建立固体表面催化作用的结构效应。催化活性位是催化表面化学的研究核心。固体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复杂性和不均一性是确定其催化活性位面对的主要挑战,其对应的有效策略是模型催化剂策略,即通过系统研究结构均一规整模型催化剂表面化学来理解复杂催化剂表面化学。同时,固体催化剂催化活性位也取决于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催化剂颗粒暴露晶面是影响其催化性能的关键结构因素之一,暴露单一晶面的单晶经常作为模型催化剂用于晶面-催化性能关系研究,但该研究体系与工作催化剂体系之间存在显著的“压力鸿沟”和“材料鸿沟”。我们提出了结构均一规整纳米晶可以作为一类全新模型催化剂,并基于“从单晶到纳米晶模型催化剂”的研究思路开展了系统催化表面化学研究。我们研究结果促进了“纳米晶模型催化剂”概念的建立,也示例了“从构-效关系的基础理解到高效催化剂结构设计和控制合成”这一多相催化基础研究思路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