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箫侣)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材料学院“科教深度融合,‘四位一体’材料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荣获2022年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人才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
欧洲杯线上买球欧洲杯线上买球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育人放在高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重要指示,践行“创新人才培养是一流高校科研的根本任务”的理念,深度融合科研教学,构建并实施“材料强国、前沿知识、工程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全面提升我国材料类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了可借鉴的华科大方案。
材料强国教育 筑牢矢志报国根基
紧跟新时代铸魂育人需求,实施材料强国思政育人,引领创新人才成长。总结全国道德模范崔崑院士,73年为国家钢铁事业奋斗、一件衬衫穿30年却捐款1000万助学的先进事迹,凝练出“勤奋求是、敬业奉献、材料报国”的精神。研发58门课程思政,《材料加工工程》《金属学与热处理》等作为典型案例出版。树立教师团队典范,师生共建专项攻关党支部,争创全国样板。
科教深度融合 铸就育人硬核实力
为提升高水平科研对一流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创建“成果转化、平台共享、人才引领”科研教学融通路径。
将13项国家奖等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教材、教学软件和实践教学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1个高能级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全面开放共享,年均1410人次。38个高层次国家级人才分别组建本科生创新创业团队,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科技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欧洲杯线上买球学生团队提出的钛合金3D打印方案在北京冬奥火炬研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双创协同育人,挖掘学生双创潜能
创立学生、教师、企业参与的“资源协同、激励协同、过程协同”双创育人机制,深度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激情。
共建共享实现资源协同:企业注资崔崑院士“勤奋励志”双创基金,企业家与教授联合开设《材料创新创业》必修课,校企共享产教资源。
阶梯培养实现激励协同:实施“课程-基地-项目-竞赛”阶梯式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取评优保研积分,教师完成年度必须任务,企业实现优秀人才早发现、早招聘。
问题导向实现过程协同:将企业难题转化为教师科研项目,再转变成学生双创课题,双创成果用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推广应用 成绩斐然
人才培养成效卓著,发挥“示范区”作用
近5年获在校生获国际/国家级创新创业奖213项,发表论文157篇,一区论文105篇,近10年毕业生涌现出国家四青人才21人、毕业生创立规模以上企业22家,走出“大国工匠”孙红梅、“国家探月工程突出贡献个人”杨欢庆等科技领军人才,“全国优秀企业家”张运军等行业先锋。
培养体系与举措获高度认可,发挥“引领者”作用
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材料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实验区等,3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材控专业连续6年“中国大学本科教育专业排名”第一。德、英、美三位院士在内的7位海外评估专家认为“本科生实验室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获3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教学成果与资源大面积推广,发挥“辐射源”作用
包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瞭望》《中国高等教育》等发表教学研究论文60篇,主编出版教材41种,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3种(全国排名第一),被300余所高校采用。自主研发的仿真教学软件被清华大学等158所高校采用。自主研发的3D打印教学装备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内外144所高校采用。
教育部材料类教指委副主任张联盟院士等专家鉴定认为“整体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学院将继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扎实提升育人能力,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途中,培养出更多引领未来材料领域发展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