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atalysis》以“具备高密度活性位点和高效传质的铁-氮-碳电催化剂用于高性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题,刊发了我校欧洲杯线上买球、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鸣教授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水江澜教授在燃料电池非铂催化剂领域的合作成果,报道了一种超高性能铁基燃料电池催化剂。该催化剂不仅具有很高的FeNx位点密度;相对于传统催化剂,其电池中的活性位点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得益于以上优点,该催化剂刷新了一系列非铂催化剂燃料电池性能新纪录,首次达到了美国能源部(U.S. DOE)设定的非铂催化剂2018年活性目标。该研究是将纳米碳材料制备技术的融合理念拓展至能源材料制造领域的成功案例,通过表界面调和实现了具有大外比表面积的凹面纳米颗粒的制备,对于未来开发高性能的非铂催化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929-019-0237-3
徐鸣教授是碳纳米料研究学会“饭岛赏”最年轻的获得者,2015年美国材料学会(MRS)碳材料分会首席主办人,在碳纳米材料基础研究、性能开发至产业化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 Catalysis,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可在极限环境服役的碳管橡胶、碳管干胶等一系列原创成果;创立一维材料有序度调控模型及评价体系,成为目前碳管有序度调节控制的理论基础。回国后创建“碳纳米材料课题组“。通过纳米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及“仿生学”原理的融合,获得在高温粘附时除范德华力外的纳米机械锁合效应(Nano-interlocking),实现了航空航天、汽车工业、极限环境作业中高温粘附关键材料的突破。(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3450)。
材料学院碳纳米材料课题组主页 (www.nanocarbon-hust.cn)